紫云自治县法学会:夯实基础 提升实效 高位推动实战化运行
前段时间,全省法学会系统业务能力专题培训总结会暨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聘任仪式在贵阳举行。培训班上,记者了解到,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法学会在探索法学会工作路径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为地方党委政府建言分忧、为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
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法学会立足于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总要求,以夯实基础、扩大覆盖、提升影响为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法学会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做出了诸多令人可喜的成绩。
(相关资料图)
这些成绩的背后,回答了大家十分关注、关心的问题——基层法学会如何发挥好群团组织在群众中的作用。
紧紧围绕“服务”主题 夯实法学会基层基础
目前,基层法学会工作要接地气、凝共识的工作理念已经得到了基层法学会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当然,这样的想法在紫云自治县法学会会长的眼里也不例外。但是,如何让这样的理念落地生根、让这样的理念实行到位,紫云自治县法学会工作人员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是大力发展会员。将县信访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将全体在编在岗人员以及各乡镇(街道)长期从事政法综治、具有较强的法律素养等人员435名发展为县法学会会员,并完成了登记注册。
其次是狠抓站点建设。在各乡镇(街道)以及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成立法学会工作站21个,同时,探索将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在城南社区、黄鹤营村试点建立村(社区)工作站,为法学会实战化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是完善制度机制。紫云自治县法学会结合实际制定了《紫云自治县推进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试点工作细则》,明确了责任措施。在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先后制定完善了紫云自治县《法学会工作站职责》《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职责》《会员进驻网格工作职责》等13项工作制度,为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取长补短”整合力 推动实战化运行
有了群众基础、组织支持,在如何深化服务、如何做“精”方面,紫云自治县法学会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但他们一致认为,服务要精,关键取决于人。
但矛盾的是,基层法学会的法律专业人才短缺是全国基层法学会面临的一个普遍现实。为此,紫云自治县法学会突破性地开展了一项尝试,从法、检、公、司以及民办律所等单位民主推荐产生10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具有法律从业资格的法学会会员组建了紫云自治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这样的尝试,在今天看来有着诸多的优势。
实现咨询制度有成效。2022年4月29日,紫云自治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时组建了由45名法律从业人员组成的法律咨询专家库。
针对离婚率逐年上升、婚恋纠纷等社会热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撰写了《法院、民政、综治中心等职能部门信息互动、风险互判、调处互商》等3篇工作调研报告;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和被犯罪等治安现状,撰写了《加强法制副校长建设》《构建“校园+”关爱模式》等专题调研报告5篇;针对《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5条修改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采纳3条;另外,还针对当前紫云县存在的各类重大风险隐患提出对策建议10余条,针对行政诉讼“两降一升”提出工作建议3篇,切实发挥了建言献策的“智囊团”作用。
实现进驻网格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立足“平安紫云”“法治紫云”建设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县法学会明确了各工作站的职能职责;全力推动全县435名会员全员进驻全县174个村居(社区)778个网格,会员进驻后及时进行公示,认真履行职责,当好矛盾纠纷调处“调解员”,依法治理“情报员”,法律政策“宣传员”,基层干部“辅导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年来,派出法学会会员3764人次,走访群众22462户、企业23家、学校197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余场次。通过进村寨召开院坝会、进企业召开座谈会、进学校上专题辅导课等,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宣讲286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10万份。对乡镇(街道)党政干部、村(居)工作人员开展法律培训、辅导、提供村务决策法律服务60余次。
实现化解矛盾提质效。为进一步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档升级,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积极探索建立“中心点单、学会派单、会员接单”工作模式,助力矛盾纠纷精准稳妥化解,为法学会工作搭建了实战化运行平台。一年来,各级综治中心向县法学会及其工作站点单65件,县法学会及其工作站对会员派单65件,共有65名会员积极接单,有针对性地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提供法律支持和服务。
实现法治宣传有氛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县法学会牵头,多部门合力打造“五个一”宣传阵地,打造集“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研究性、实效性”为一体的符合法学会特点的法治建设示范阵地。将紫云公园等改造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将亚鲁王广场打造为禁毒专题“法治宣传广场”、将格凸大道打造为“法治文化一条街”、将城南社区建设成“法治建设示范社区”、在贵州袭明律师事务所设立“法学研究基地”。
“在省、市法学会的关心和指导下,紫云自治县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些‘紫云做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法学会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工作的重视力度、常态推进机制体制落地落实,在法治宣传、法学研究、法律咨询上再发力,努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紫云’‘法治紫云’贡献法学力量。”紫云自治县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编辑 陈景雄
二审 熊瑛
三审 李中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