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与病毒争时间的“动研人”

2023-08-14 07:47:0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巾帼风采】


(资料图片)

与病毒争时间的“动研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播”“有效和安全的疫苗能够筑起免疫屏障”……抗击疫情过程中,这些科学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鲍琳琳再清楚不过:“离不开实验动物模型。”

鲍琳琳和团队从事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制工作,是科学抗疫必须攻克的第一座堡垒。作为“新冠肺炎动物模型构建”科研攻关团队的青年骨干,鲍琳琳在今年3月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实验室里与病毒鏖战

实验分析、学术报告、教学研讨……鲍琳琳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和3年前相比,已经轻松了太多,“那时团队几乎24小时连轴转。”

鲍琳琳和团队的实验,从构建新型冠状病毒动物模型开始。

2019年底,疫情来袭,大家对这个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和病毒并不了解。动物模型是阐明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筛选药物和评价疫苗的基础研究工作。

不过,动物与人类存在巨大种属差异,面对未知病原,动物是否易感、感染后是否能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研制疾病动物模型面临极大考验。

鲍琳琳与团队夜以继日泡在负压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相当于海拔3000米的负压状态,我们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直面病毒的同时完成高精度操作。”鲍琳琳说。

经过比较医学和病原学分析,攻关团队锁定了4个人源化动物并开始测试。

难题层出不穷,鲍琳琳和团队逐一攻克,终于证实了小鼠转入人ACE2受体后才具备让新冠病毒进入的能力,建立起新冠肺炎小鼠模型。此后,又迅速建立了恒河猴模型。

最终,“新冠肺炎动物模型的构建”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明确病毒传播途径

“近百年来,人类每一次认识生命、战胜顽疾,都离不开实验动物。”鲍琳琳介绍说,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探索生命本质,进行医学和药学研究的重要支撑。

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如何进行科学防护?这些疫情期间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需要鲍琳琳和同事们通过实验尽快给出答案。

为了更快地揭晓谜底,鲍琳琳同时推动多种方案,和团队一起在实验室动态监测不同途径感染动物的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变化情况。

一次又一次否定假设,最终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上证实了传播途径——新冠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播,通过气溶胶限制性传播。在恒河猴实验中,团队证实,除了吸入感染,病毒还可以通过眼结膜进入并引起感染。

这一研究成果为疫情科学防控、个人防护和复工复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勇闯科研“无人区”

21年来,凭着一腔热爱,鲍琳琳甘坐“冷板凳”,沿着前辈勇闯科研“无人区”的足迹,接过攻关“卡脖子”的接力棒,坚韧前行,取得了丰硕成果。

她的科研成果提高了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的精准水平,解决了疫苗、药物评价的技术瓶颈。促进了一批批疫苗、抗体和药物的转化应用,为传染病研究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支撑。

这些年,鲍琳琳很少休息。“我们的实验要观察动物,它们可能随时产生不同反应,这些反应不会因为研究员休假而中断。”鲍琳琳说。

科研、创新、育人,鲍琳琳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投入了几乎全部精力。她先后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为我国传染病动物模型研制领域培养了后备人才。

站在全国五一巾帼奖的领奖台上,鲍琳琳说:“一代代‘动研人’科研报国,实现了将学科命运紧握在国人手里的梦想。我们要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为实现医学实验动物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建设健康中国而奋斗。”

标签:

最新内容